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 记第一次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
作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保安队 郑亚飞
阳光温暖,微风不燥,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六月,好不容易挤出一小块时间,一个安静的下午,一个人、一缕阳光、一盏热茶,捡起了许久没有动过的笔,让自己的思绪回到4月24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努力去记录自己的一份心情和路上的成长。虽然过去了很长的时间,但仍然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来到北京参加保安工作很多年,在工作环境中养成了每周都要跑步的习惯,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个习惯能够坚持这么长的时间,虽然在跑步的过程中时而伴着伤病,但也一步步跑过来,从最开始的1000米到后来三公里、五公里,再到现在能够轻松完成十公里的长距离跑步,更是第一次挑战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半马,成功PB,净成绩1小时53分,虽然这个成绩不算出色和耀眼,但在自己的跑步生涯上终究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报名半程马拉松之前几次鼓足勇气,总是担心自己的跑量还不够,是够能够坚持完成比赛,在报名之后一直在忐忑,看了很多的攻略,也开始正式准备,制定每天完成的跑量和计划,突然大强度的训练让自己的身心都感觉很疲惫,感受不到跑步带来的丝毫快乐,一个月左右的加强训练也让自己的腰部有一些拉伤,为参加比赛增加了变数,内心强烈地想通过参加一场半程马拉松证明自己,又担心自己的身体无法完成这样长距离的比赛,当然最担心是怕自己的拉伤更严重给后期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些麻烦,就是在这种纠结的情绪中反复拉扯,直到领了参赛包,拿到号码簿才算正式决定必须要参加,自己的要强还是占了上风。
比赛的当天天气特别给力,阴天,温度也非常舒适,站在万人的起点,听着激动人心的音乐,无人机从头顶略过,人们举手欢呼,随着发令枪的枪声,龙门上的计时器开始计时,长长的队伍也开始向前缓慢移动,大家有序穿过龙门的计时点。我在队伍比较靠后的位置,随着大家一起出发,对于第一次参加半程马拉松,这样万人同时起跑的队伍带来的视觉上和心理上都带来一定的冲击力,一众跑者,前看不到头,后望不到尾,服装颜色各异,远远望去,星星点点,像极了一条万色的丝带随风在海河边上快速前进,好不壮观。我这次参加也是鼓足了勇气,经过短暂的一个月左右的突击备战,仓促上场,由于备战中跑量爆发式地增加,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肌肉的一些损伤,但是跑步人一般对于第一次跑马有着不一样的执念,在赛前我也做了充分的权衡和准备,本着能够完赛既是成功的目标。刚开始我的起步速度并不是很快,一直跟着大队伍放松跑,到5公里的时候显示用时30分,比自己平时的配速要慢了不少,这个时候热身也比较充分,感觉自己的状态还好,然后开始逐步提高配速,穿梭在人群中,开始在跑步的人群中穿梭,不断地超越跑着,没多久就看到了2小时45分的兔子,这个配速对自己没什么难度,比较轻松超越,在后面的跑步中遵从网上摘来的攻略,我在10公里的补给站补充了能量胶,是第一次吃能量胶,里面是像果冻一样的流体,有一些甜,吃完能量胶我及时补充了一些水,到12.5公里的补给站又补充了盐丸和水,这时候膝盖有一些痛感,但是整体的感觉比较舒服,所以依旧选择了保持5分左右的配速,不断地超越选手,这个时候已经把2小时30分的兔子狠狠地甩在了身后,这个时候已经真正进入比赛状态,完全忘记了自己有伤,心中又一次燃起了斗志,觉得自己保持住配速不是不可能,后面每个补给站我都会进行一些补给,努力让自己保持好状态,顺利超过2小时15分的兔子,当在跑道上能够远远地看一片红色的气球,上面写着2:00的时候,内心还是涌起了一些波澜,这也说明自己只要保持住现在的状态,成功完赛、成功PB、成功进入2小时是没有问题,我相信众多第一次参加半程马拉松的业余跑者的目标是进两小时,我也不负自己的坚持,在最后一公里我更是兴奋地提速进行了冲刺,场外无数的观众呐喊欢呼、无数的闪光灯聚焦在你的身上,那一刻的喜悦溢于言表,当完赛后我领到完赛包,心心念念的完赛奖牌,我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人们常说跑步的最终目标是马拉松,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不以为然,觉得能够跑马拉松的都是大神,那么长的距离应该是什么样的意志才能完成,但随着自己跑量的一点点增加,自己内心也开始有一种想要跃跃欲试的感觉,所以说,在生活中,当你觉得一件事情不可能的时候,是因为你离这个目标太过遥远,在你的不断努力和坚持的过程中,随着你的提升,你不由得发现,以前近乎缥缈的目标就在眼前,你踮踮脚是可以够得见,这次的成功也是在诠释着,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也许努力着、奋斗着就实现了。工作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找一个我们能够看得见的榜样,只管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每一天都比前一天进步一点,终有一天我们会成为我们眼中的光。